您的位置: 首頁
新聞中心
基層要聞

山東能源集團產業援疆 從開疆辟土到產業“航母”

  杜愛軍  李響    發布日期:2022年03月12日

跨越時空維度,追尋創業腳步,沿著北緯43°線,往西,再往西,在巍峨的天山腳下,祖國的西部邊陲,活躍著一批山東能源人。

2004年,一批滿懷著激情和夢想、智慧和責任的創業者,一路往西,跨越萬里,踏入新疆這方熱土。

作為較早走進新疆開發煤炭資源的大型國有企業集團,山東能源集團的創業者踏遍新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探明煤炭資源儲量,拉開了新疆煤炭資源轉化的大幕。

2007年至2011年,是在疆重點項目的集中建設期。設計年產1000萬噸的伊犁一礦、設計年產600萬噸的伊新煤業、全球單體最大的煤制天然氣項目、設計年產60萬噸的醇氨聯產項目、設計年產150萬噸的硫磺溝煤礦技改項目等一批重點工程相繼開工,一批批山東能源人離開家鄉,萬里遷徙,到新疆創業,新疆基地初見雛形。

2012年至2016年,國內煤炭市場持續下行,新疆基地建設發展面臨挑戰。2012年10月,煤化工公司項目建成試車。在疆創業者積極應對國內行業形勢,以創新贏得機遇,靠發展解決困難,用實踐應對挑戰,一方面節支降耗進行企業治虧創效,一方面精打細算推進項目建設,確保了重點項目建設穩步推進。

2016年至2020年,隨著伊新煤業、伊犁一礦、煤制天然氣等一批重點項目陸續建成投產和達產,手續辦理基本清零,產能加快釋放,新疆基地實現了由“戰略區”向“發展區”、由項目“成長期”向產業“成熟期”、由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的轉變。新疆基地實現了從傳統資源到清潔能源的轉換,兌現了創業之初對新疆人民的承諾,這是在疆創業者交出的答卷。

回望新疆基地開發建設歷程,一批批創業者始終以“一張藍圖繪到底”的韌勁,艱苦奮斗,攻堅克難。從創業之初的戈壁荒漠、風餐露宿,到如今的塔爐林立、巷道如織,見證了在疆創業者干事創業的輝煌歷程。

“十年的日日夜夜,十年的堅守與等待。那萬米的管網,在幽幽低語,訴說衷腸。那高聳的機車,正躍躍欲試,摩拳擦掌??v使前方道路再泥濘,請將你的手給我,我有明珠一顆,定會照亮山河,綻放萬道霞光!”

這是伊犁一礦職工張靜文寫的一首小詩。張靜文和所有的在疆創業者一樣,渴望早日見效,這里承載創業者的青春夢想,承載家鄉父老期待與厚望,在數千名在疆創業著的期盼里,新疆基地也終于迎來了新一輪的發展機遇。

2020年7月,山東能源集團完成聯合重組后,對在疆項目的建設發展高度關注,為在疆的煤炭資源轉換項目注入了新的能量。2021年11月,山東能源集團對新疆區域進行產業整合,成立山東能源集團新疆能化公司,放大資源協同優勢,進一步做優做強做精產業。

整合后的新疆基地成了名副其實的產業“航母”。山東能源在疆產業分布烏魯木齊、伊犁等一市五地州,累計投資超過380億元,累計上繳稅金26億元,援建水庫、工業園區、鄉村振興捐贈等1.1余億元,為新疆本地提供穩定就業崗位3萬余個,從業人員超過3000人,其中在當地招聘2600余人。

在帶動當地就業與經濟發展的同時,十余年的開發建設也為如今的新疆能化公司積累了資源優勢、項目優勢、協同優勢、文化優勢“四大比較優勢”。

過去是今天的起點,今天是明天的起點。

此時的新疆能化公司站在產業整合的“新起點”,把握山東能源集團加快新疆區域開發建設與國家能源安全戰略以及新疆發展煤炭經濟相契合的“新機遇”,全面開啟建設“煤化一體綜合發展基地”,努力向“營收百億級”企業目標邁進的“新征程”。

面對新起點、新機遇、新征程,在疆創業者都有著干事創業的緊迫感,他們不忘來疆創業的初心,牢記在疆創業的使命,他們只有一個信念:建設好新疆區域,在新疆能化公司實施烏昌煤化一體產業升級,快速形成準東五彩灣“煤化一體”創新示范園區,打造伊犁“百年百億”煤制氣轉化基地的目標上“增磚添瓦”。

歷時19年,漫天大雪從未澆滅過在疆山能人干事創業的熱情,額頭滴落的汗水灌溉出新疆基地日新月異的發展。接下來,新疆能化公司計劃“十四五”末,煤炭產能達到5000萬噸,化工產品達到330萬噸,協同產氣突破20億立方米,營業收入達到200億元,資產規模達到500億元,在祖國西部邊陲,建成“煤化一體綜合發展基地”,山東能源集團新疆能化公司將朝著碩果累累前行,在距離家鄉3000公里外的第二故鄉,收獲一片森林。

狠狠躁天天躁中文字幕无码